> 正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展?
来源:园林吧 |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8日

对于中国设计来说,迅猛的发展只能揭示出行业的未来潜力,却并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判定中国设计已经走入了世界设计强国的行列,我们的设计界需要更多的学习与探讨,让整个行业能够在一种平稳有序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并且趋于完善。

设计展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设计能力展示和设计趋势导向,在整个设计行业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世界潮流体系的风向标就是米兰设计展,它现在的意义已经远超展览意义本身,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并且在家具、时装、汽车等各个设计方面都体现了风向标的作用。

可惜的是,现在国内的设计展仍然停留在发展阶段,世界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而且曾经在米兰周上,中国设计师还被芬迪拒绝于门外,与其说是耻辱,还不说是不成熟的中国设计没有更多展示的舞台。那么,中国设计到底需要怎样的设计展呢?

北京国际三年展就是希望能够首先创造出中国设计的国际化,长期的工作筹备和座谈论坛的举行也是为了更好地使国内外设计师都能够参展,壮大中国设计势力。

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的策展人,杭间教授认为设计展并不同于美术展,应该将设计展与整个产业紧密联系。国际策展人机制是目前国内比较少采用的方式,但是对于国际影响力有很大的裨益,而且第一届设计展最关键的目标不是思考教育,而是首先要对中国设计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设计产业的急速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用设计产权来维护的时代,而且目前国内的大部分设计产品都不是本土原创设计,所以迫切需要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设计。而且,我们的专业设计师要更好地将设计融入大众生活,不要以为这是专业所以可以自娱自乐,只管自己设计,设计已经到了要对大众负责的时代了。

不同的是,以媒体人身份出席的《中国日报》总编辑朱学东认为三年展最重要的不是规模,而是在于展品的质量。米兰设计周有三百万观众,这个数字在中国任何一个展览可能都会超过,但是真正让观众折服的还是在于参展作品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的体现。我们必须将设计展做成一个具有传播效果的公共事件,紧密地与社会所关注的话题结合起来,完成设计以人为本的重要灌输。

因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建明先生就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中国的设计展严肃且认真地考虑关于设计展受众群体的分析。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展览会,我们不仅要放低自己的身姿去迎合大众的可接受程度,而且还要以谦虚的态度来聆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中国的设计展要突破原先的狭隘局限,要做出一场批评设计展。设计展应该有导览册,公众很难去分辨设计的好坏,所以讲解资料的齐备会让设计展与公众的距离拉得更近。

不过与这些专业艺术人士不同,媒体人对展览的意见更倾向于中国设计行业的整个现状。胡赳赳作为《新周刊》的主笔,更关注设计展之后能够带给设计界什么。"展览一做就可以做完,但是我更希望人们能在一年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都还记得它,讨论它,甚至留恋它。"对于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展的主题定位,他提到,主题胜在总是没有错的,也许为了能更好起到包罗万象的作用,但是这也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一刀切的就将展览模式化,希望能够在将来看到更为细枝末节上的划分和区别。

与大众观点最为不同的是,胡赳赳希望这次的设计展能够越混乱越好,一板一眼的缺乏活力,会让参展的和观展的都感到疲惫,中国最应该摈弃的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和仪式的庄重感,我们做的设计展要能够互动,要有交流和沟通存在,这样我们才知道大众需要的是什么,又要如何去满足大众的要求,完善中国的国际设计展。

不过,同为媒体人也会有想法上的巨大差异,《时尚家居》主编殷智贤更多的是从展览的盈利化角度考虑,他认为一个设计展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够长期地举办下去,而这种长期模式的存在必须依靠资金的支持,因而中国的设计展必须要与媒体有紧密合作。基于这一点,设计展就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明星设计师和着名设计展品,设计展的明星阵容能够代表展览的整个形象、定位以及总体价值,只有良好的宣传才能扩大影响力,使国际这两字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作为设计师代表的叶宇轩则从展览的初衷原则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设计展是扎根于实践的,我们的设计展览要考虑到整个中国城市自身的发展,并且随时跟进与之相关的各项设计发展,善意的设计要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好的展览主题而独立存在着。

中国国际设计展的举办使设计师有了更多与设计企业接触的机会。我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品牌意识和创新感受却相对较弱,企业找不到好的设计师,而设计师也缺乏相应的发挥舞台,这样的一个展览平台能够使大家都开诚布公地探讨中国设计业的发展,并且共同促进进步与发展。

国际性的设计展览是为了扩大中国设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不是为了让模仿和抄袭更进一步,展览的要义在于展示成果,而不是提供山寨的舞台,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让外国设计对中国展览舞台"望而生畏",所以展方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

中国设计到底能走到如何地步?未来的潜力自然是无限的,首先我们就从拓宽视野上让更多的国内外设计在这里得到交流,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展不是看现在,而是看未来我们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期待中国设计发展的美丽明天。

上一篇 <:上海莹辉照明学院第三期课程安排表(2013年上半年)
下一篇 >:2013年“新人杯”全国大学生室内设计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