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2011上海设计展
展览背景:
2010年2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琳娜·博科娃向上海市市长韩正发函,正式批准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上海被授予为“设计之都”。
作为设计之都,上海已经向世界作出三方面的承诺:
1、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构筑完整的创意产业链;进一步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示范效应的“创意社区”和“创意城区”。
2、用5年时间培育和引进100位设计大师,覆盖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广告包装设计等重点领域;在未来3年-5年,引进和培育100个设计领军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国际化的品牌创意产业活动,建立国内外创意资源和市场对接渠道。
设计师以何种探索精神去设计和诠释面向21世纪的崭新的上海大都市?上海以怎样的独特形式去承载这座城市人的共同梦想和智慧?
“2011上海设计展”将成为上海向世界兑现承诺的起点之一;成为设计师们展现智慧和梦想的一个亮丽的舞台!
“2011上海设计展”由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承办。“2011上海设计展”已列为上海市2011年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2011上海设计展”搭建类似于达沃斯论坛的高端创意设计交流平台,致力于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开拓精神、推进创意设计发展的一流设计师,通过“2011上海设计展”涌现出来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必将在今后的都市创意设计领域中充分发挥着标杆引领作用。
展览构成:
“2011上海设计展”由三个部分构成:
1、“设计——成就城市品牌”展
上海城市的独特个性,是从城市的兴盛和繁荣、城市的魅力和华彩、城市的过去和未来表现出来的。上海,之所以成为国际性的城市品牌,是设计不断把时代精神与物质形态融合,成就了一个个为世人知晓的家用电器、纺织品、日用品、食品、通讯产品、广告等。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代设计将不断地推出金融、交通工具、航空、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是不断发展的众多个产业和产品的品牌代表并汇聚形成上海的城市品牌。设计创新的力量,始终在已有的积淀基础上不断开创出城市的新的成就。
本展遴选上海区域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设计个案,以其成就中对上海城市精神形成影响力和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策展。选送作品经过评比,将产生“2011上海设计奖”金、银、铜奖及提名奖,所有获奖作品参加展出。
2、“设计之都”邀请展
上海作为最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的“设计之都”,与其他六个城市都具有被颁授的特色内容,不同区域的设计师在这些城市中的作为一定很精彩。把这些特色内容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师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向广大市民传递各个城市的特色创意设计,提升人们对多元文化的直观体验和理解,培育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前卫观念,培养对创意设计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进而提升“设计之都”的城市整体形象。
本展优选并邀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授的七个“设计之都”的设计师参展,以其对区域性城市作出贡献的代表性设计作品策展。所有邀请作品参加展出。
3、“中国元素?智创未来”展
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积淀,是中国精神的象征,更应该是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表现内容、文化符号、精神内核。当今,“中国元素”已成为国际文化和经济密切关注与广泛运用的内容,她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人类共享财富。伴随着中国参与全球文化与经济活动建设的需要,中国元素将延续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现出当代型智慧,开创出面向未来的新型内容和形式。
本展遴选运用中国典型元素展开当代概念演绎的优秀设计个案,以其成就中体现“中国元素、智创未来”的内容策展。选送作品经过评比,将产生“2011上海设计奖”金、银、铜奖及提名奖,所有获奖作品参加展出。
展览时间:
1、招展时间:“2011上海设计展”,2011年2月1日——7月31日向社会招展。
2、展览时间:2011年9月中旬(一周)
展览地点:上海世博中心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资助单位: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
协办单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任:杨振武、冯远、杨益萍(拟三位领导之一)
主任:迟志刚
副主任:施大畏、汪大伟、韩生、张同
秘书长:张同
副秘书长:缪金元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励忠发、吴国欣、程建新
执行委员会
主任:迟志刚
副主任:汪大伟、韩生、张同
秘书长:张同
副秘书长:缪金元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于宁、王蔚莉、张定国、陈琪、季斐翀、金伟东、高曰菖、徐军、高峻、黄建平
评审委员会:
主任:冯远、Christian Guellerin
副主任:王明旨、王受之、胜井三雄
委员:施大畏、汪大伟、韩生、张同
公证人:上海市公证处公证员
为确保大赛的学术性、国际性、权威性及公正性,大赛评审委员会由上述国内外权威专家组成,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评审分初评、复评与终评三个阶段,初评将根据参展作品小样或照片进行评比,评出入围参展的提名作品。复评、终评由评委在现场根据实际参展作品评出大赛的金、银、铜奖。
展览相关活动:
1、设计师论坛
2、“2011上海设计奖”评选
3、专题报告会、交流会
4、设计师沙龙
5、开、闭幕式及颁奖典礼
参赛对象:
1、国内外大专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
2、企业或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及自由设计师;
3、其他设计爱好者。
奖项设置:
“2011上海设计奖”:
金奖2名,奖金、奖杯、证书
银奖4名,奖金、奖杯、证书
铜奖10名,奖金、奖杯、证书
提名奖:入围参展者(除获金银铜奖者)获提名奖、证书
另设最佳组织奖、伯乐奖
获金银铜奖者将获推荐参加“伦敦设计展”等国际设计大展。
“2011上海设计奖”是市级大展的获奖,可作为作者加入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的一次资格条件(针对非上述协会会员)。
评审标准及程序:
评审标准:
1、符合对应的展项主题内容和范围的要求。
2、设计观念明确,在一定时间段具有引领性。
3、设计技巧应用完美,在一定时间段具有引领性。
4、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殊贡献。
5、设计作品的完善程度。
6、设计作品的当代性价值。
评审程序与方法:
1、2011年7月31日征集截稿。
2、2011年8月15日初评。组委会统一组织稿件统计与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所有作品将由组委会分发至大赛评委会,由大赛评委会组织专家初评甄选出提名入围作品。
3、2011年9月18日复评。于展会现场,由大赛评委会组织专家在提名入围作品中评出参加终评的作品。
4、2011年9月20日终评。于展会现场,由大赛评委会组织专家评出金银铜奖。
5、2011年9月22日颁奖:闭幕式举行颁奖典礼。
本次展览评选由上海市公证处进行公证,公证人员将对展览的评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对评选结果进行公证。
知识产权与活动推广:
所有获奖(包括提名)作品和内容需要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和范围,必须是原创作品,未参加过其他展览和比赛。参展者须保证对其作品拥有完全充分的知识产权,无仿冒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获奖作品一经发现存在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主办单位将取消其获奖资格,收回奖金、奖品、获奖证书,并由参展者承担相应后果与责任。对于所有获奖作品,作者接受奖金或证书即意味着将获奖作品相关知识产权完全归属于举办方(指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对作品进行复制、散布、展示及演绎等权利,而举办方无需为此向获奖者支付额外费用。获奖者保留对作品的署名权。
展览宣传:
1、召集公共媒体和专业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
2、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站、公共场所广告宣传;
3、通过外国驻华机构(包括使领馆、商会、协会、各种贸易组织、学术团体)进行宣传;
4、出版展览会刊、专刊,专题介绍设计师、作品、论坛、报告会、交流会等。
参展规则:
1、参展应根据展览内容选送作品。
2、凡申报参展的设计作品于报名时先提交照片,规格为7寸彩色, 电子版为jpg 格式,精度300dpi,并附作品主题和文字说明 ;装置作品和工业设计作品内容包含主题、效果图、必要的结构图、基本外观尺寸图及文字说明等。
3、设计的实物(装置和工业设计等)体积一般不大于2 立方米,大于2 立方米可以提供作品模型或展示作品使用场景与特性的影像视频资料,视频文件格式为avi或mpg 格式,用光盘刻录。
4、提供的作品照片和电子文件(含光盘)资料一律不予退回,请自行备份。如需在展览后归还实物作品,请在报名时注明,归还运费和邮寄费由参展者自行承担。
报名方法:
1、填写招展书附件:“2011上海设计展参展报名表”。
报名表和作品提交:
1、网络传送
通过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网站系统提交,组委会收到后将予以回复。每份发送作品文件请勿超过10M。
2、邮寄或快递:
刻录光盘通过邮局挂号邮寄(含电子文档)或快递。
邮寄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238号405室,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收(请在邮件上注明“上海设计展”)。邮编:200040
3、直接送达:
参展者直接送至:上海市延安西路238号405室(靠近乌鲁木齐路),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联系方式 :
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
联系人:缪金元、徐雯馨、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