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xpace Mandela coworking, Shanghai
米域·有光项目是上海城市旧空间改造的经典案例之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833弄的一间四层厂房,项目由一处废弃的铆钉厂改建而来,用作共享办公用途,项目代号:曼德拉(Mandela)。
新锐共享办公空间的改造关键词:“光”与“自由”
联合办公项目由于其业态定位的特殊性,其中驻住的会员,大部分是小团队(团队人数2-10)以及个人独立工作者,他们思维前卫、意识创新、追求自由、不受拘束,他们对移动办公,工作社交,以及大面积的公共设施有着刚性的需求。
而米域·有光的前身是一处 4 层的破旧铆钉厂,其内部情况是,29m x 40m 的长宽。东西两侧两条消防楼梯以及西侧一部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动线。外部情况,上海太阳高度角计算,中心线南北 7.5 米处,阳光无法直射,日照时间不足 0.1 小时。
这样的内部空间与光照时长是无法符合联合办公空间自由、社交、开放的内在逻辑的,于是对空间进行改造,改变空间内部动线以及光照情况,令空间充满朝气与自由的感觉成为本案的改造设计核心。
首先,设计师将 2、3、4 层的楼板进行了打穿,并在厂房屋顶新开了一个穹顶,将平均直径 3.6 米圆光通从四层引入一层,照亮了原本中间无法得到日照的区域,并在中庭新建了一个直通顶层的旋转弧形楼梯,作为主要交通动线以及整个场所光环境中心,将整个室内空间分割成东中西部三个主要区域,并把东西部改造设计为主要的联合工位区。
梯子作为空间中情感与功能的媒介,成为了交通以及社交的最重要的场所。四层的中庭挑空是对场域中空间神性的解释。弧形楼梯上旋的路径指向天窗的洞口,犹如在《圣经》里雅各的天阶,将人们引向自由与光。
《雅各布之梦》也叫《雅各布天梯》(Jacob‘s Ladder)。 布莱特的弟弟罗伯特死的时候,悲痛的布莱克看见他弟弟的灵魂穿过屋顶冉冉上升,“欢乐地拍着手”。他得到灵感将圣经旧约里雅各布做梦登天梯的故事画出来。不同于其他许多天梯是直上直下的画,布莱特的天梯是意味深长地螺旋上升的,形成一个三维圆锥螺旋线。
什么是雅各的梯子?梯子让人看到的是什么?顺便说一句,这是圣经里唯一用“梯子”一词的地方。梯子是派什么用处的?梯子是用来让你到达本来你到达不了的地方。
你够不着的,就用梯子,对吗?就这么简单。那么我们是否能从这里建立起一个神学概念,说神满有恩典地提供了梯子。他在顶上,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爬上去就行了?假如真的是这样,那么神所在的地方有多高?我们所需要爬多少格才能到他那里?那首著名的儿童主日学诗歌这样唱“我爬啊、爬啊、爬,我爬上雅各的梯子。”孩子们要爬多久才能爬到顶上?
在建筑学中,自由往往通过光线的物理特征得以体现。而光如同空间中的魔法师,切换、转逆着空间的调性,代表着场域的核心精神—自由,就像南非总统曼德拉人生的写照,走向民主与自由的光明之路。
敬畏与尊重历史的设计
对原本建筑构件的敬畏与尊重,是米域·有光改造过程中坚持的原则,优秀的建筑不应该在一次次的翻新更迭中被推到,反而更应“顺流而上”,在新的语境中重获“自由”。本案的建筑在八十年代时被翻修,砖混结构式厂房,在 2014 年被翻修新增钢结构并加固。
因此,在“曼德拉”的项目中,原始混凝土墙及修补的建筑肌理被完整保留下来,设计师选择了 12mm 钢化夹角的清玻璃,设置在离开老墙 20cm 的位置,描述这段历史记忆的文字会被贴在清玻璃上,得到两种材质碰撞的效果,从而来纪念这几片老墙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也让在此办公的伙伴能自由地穿梭在新旧交替的空间中,任凭思想流转。
夹层空间的交互:原本桁架屋面区域是一块挑高空间。整体建筑平面排完之后设计师关注到一个轻松小憩空间的缺失。因此,一个以“乐园”形式的空间定义被用在了该夹层空间。小型刚楼梯以及弧形滑梯成为了上下该空间的主要手段。桁架这样的结构语言在人所能触及的尺度产生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空间中三角的秩序性成为了一种软隔断,分割区块。
入口:被保留加固的旧铁门依然起着他应有的作用,而没有因为新的装饰而被取代。弧形的混凝土现浇吧台是对保留的老墙在材料上的一种致敬。而弧形的视觉将空间流线舒适的引向内部,而吊顶的切割方式呼应吧台的形式。地面的马赛克铺贴方式衔接了树脂清漆地面。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与简约的设计基调
区域功能的位置:水吧台,打印机以及单人座位被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其被安置在大楼梯的东西两侧。我们在联合办公的功能定义上会发现,时间及效率在联合办公中的重要性。设计师试图为使用者创造一种接水,打印,电话为一条线的行为习惯。在一个功能模块中有效率的解决这三件事情。同时,醒目的位置以及目的地式的可达性将人们聚集在中心楼梯的东西两侧,产生一种在中心空间社交的自主式心理逻辑。
空间中的黑与白:特意将白色作为中央区域的主基调。纯净的挑空空间与阳光将场所中的“神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工区以黑色为基调,配上3700k的暖灯,试图营造了一种相对安静,稳密的工作环境。办公室内以白墙,黑色条形灯以及原木橡胶木桌位主基调,意图留给入住伙伴更多地空间遐想及再设计的空间。
光影,老墙,玻璃,旧物,挑高空间的碰撞,这种美术馆的展陈语言被使用在了米域有光联合办公空间,皆是对空间品质的表述。
米域·有光联合办公空间新元素与旧构造完美融合,皆是对空间品质的表述。作家陈文茜在《我在上海的一天》中曾写道:“上海是一个离散的城市,属于一个离散的世纪,但它一点也不悲怆。全球化,让一些人不断地离开他的旧居地;每一个离散都代表着与昔日无情的告别,同时又与未来热情的拥抱……每一个上海人都活在无穷的可能性中,哪怕是作为一日的旅客都可轻易沾染这种膨胀性。没有人在等待平凡,也没有人相信平凡。上海不属于弱者,更不属于舍不得割舍昔日的弱者。米域·有光的项目对“光”与“自由”的新阐释,既是对曼德拉民主与自由的向往,也是割舍往昔,激励在这里的人们追逐未来的光荣与梦想。
供稿:RoarchiRenew 裸筑更新,来源:时尚办公网,转载请注明。